推薦給好友

首頁 > 高雄事件

張炎憲序:見證關鍵年代的「台灣之音」

 

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與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影響戰後台灣史最重大的事件。二二八事件之後,在政治高壓恐怖的氣氛下,台灣成為噤聲的年代,台灣人不敢再過問政治,而養成冷漠、排斥與逃避的心態。經過二十多年,年輕一代興起之後,感受到時代變局與台灣處境的危機,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,起而抗議國民黨的威權統治,訴說台灣人追求民主自由的願望,匯之而成一股新的黨外運動。1975年《台灣政論》的發行、1977年的中壢事件,以及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,都是這股力量的具體表現。國民黨政府面對民主與民意的挑戰,不思反省改革,反以鎮壓手段,在1979年12月13日逮捕民主運動人士,劃下一九七○年代民主化運動的休止符。


   雖然國民黨以逮捕手段壓制民主浪潮,但集體逮捕造成的震撼,以及軍事法庭上,美麗島人士的慷慨陳述,反而讓民眾瞭解民主運動的真諦和台灣處境的危機,而產生同情與共鳴。「美麗島事件」是一九七○年代民主運動的總結,也是一九八○年代之後民主運動再起的契機。台灣能有今日的自由民主,與美麗島事件點燃台灣人的熱情與抗爭意志息息相關。


   1999年,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進行美麗島事件人士的口述訪談,並將之集結出版《珍藏美麗島—台灣民主歷程與紀實》4冊。2002年,陳水扁總統將美麗島事件相關檔案解密,檔案管理局並將之公開展示。前者是事件當事人的回憶,資料相當珍貴,但在事後追憶,難免會有遺忘或混淆不清之處;後者屬於官方檔案,但在獨裁威權體制之下的官方記錄,主觀隱晦之處在所難免,因而無法呈現事件的原貌。


   在民主化的今日,重新出土歷史文獻,重建歷史事實,是確保民主、建立社會公義的必要工作。上述兩種資料的出版和解密雖有其貢獻,但仍然無法還原當時的情景。因此,「台灣之音」的實況錄音和文字整理的出版,不只是原音重現,更能還諸當時對話過程的歷史情境,反映事件當時懾人心魂的情節,彌補檔案資料與口述回憶的不足。


   「台灣之音」是突破國民黨監控、橫阻民眾瞭解真相的驚人創舉。1972年,蔣經國出任行政院長,採取拔擢本土菁英的政策,但實質上仍然壓制台灣意識和台灣人的民主要求。因此,一九七○年代風起雲湧的民主運動被封鎖,海外台灣人思鄉情切,急欲瞭解島內政治動態,卻苦無途徑。「台灣之音」就在層層管制的情況下因應而生,成為衝破戒嚴、溝通海內外台灣人心聲的報導媒體。


   「台灣之音」是在1977年紐約台灣同鄉會的支持下,張富雄、楊宜宜夫婦負責規劃,起初以台灣同鄉和教會的消息為主要的播報內容。在1978年年底,才用電話直接向台灣當事人訪問,並以電話答錄機錄音方式,提供海外台灣同鄉一通電話即可獲知台灣最近動態的服務。這種方式打破國民黨的新聞控制,快速地將國內消息傳遞至海外,激起台灣人愛鄉愛國的情緒,而凝聚力量,支援島內運動。這種作法立即蔚為風潮,很多同鄉繼起效尤,在美國、在世界各地紛紛成立「台灣之音」,建立傳播的網絡。


   「台灣之音」起於1977年,至1982年結束。因一九八○年代之後,台灣島內政論雜誌紛紛創刊,打破言論禁忌;黨外人士不再畏懼國民黨的恐嚇,陸續出國訪問,將島內消息傳至海外。「台灣之音」溝通海內外、對抗國民黨的階段性任務終告結束。當時訪問的錄音帶一共有144卷,分成A、B、C三類。A部分是越洋訪問台灣黨外人士的通話記錄,共30卷;B部分是播放台灣同鄉會活動、台灣日的消息和台灣國內動態的紀錄,共60卷;C部分的內容包括各類演講、集會的實況錄音、以及與黨外人士的部分通話記錄,共54卷,其中有3卷盤帶。張富雄夫婦趁著返台之際,將此貴重資料交給吳成三夫婦保管,再由吳成三轉交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。基金會將之轉錄拷貝製成CD,並逐字整理。今日則將1979年11月29日黃信介家和高雄服務處被砸事件,至1980年2月林宅血案期間的錄音帶整理出版。這個階段是台灣民主發展的陣痛期,也是國民黨使用公權力鎮壓民主運動的嚴酷時刻,更是民主運動風起雲湧,跨越戒嚴關卡的關鍵。


   這份錄音帶和記錄是原音重現,具有還諸歷史情境的真實感。錄音帶的對話使受訪者施明德、艾琳達、張美貞等人對於突發事件的處理態度、情緒反應和對台灣前途的思索,活生生地呈現。當民眾與國民黨雙方對峙情勢越來越激烈時,人的情緒難免受到外界衝擊而無法控制,那份身處其境的真情流露,充分顯示人性的強韌與脆弱、台灣人的熱望與國民黨鎮壓民主運動的企圖。訪問者楊宜宜每每聽到受訪者的陳述,常會感到情勢發展的詭譎難測,而流露出焦慮不安,甚至語帶哽咽、互道再見,彷彿這是最後一次的交談,此後命運未卜,也許會被逮捕槍殺,失去生命。這種無奈與悲情的氣氛透過電話,傳遞給海外台灣同鄉,其感染力無遠弗屆,深深感動每位台灣同鄉,而產生台灣人的自覺與認同,共同推動台灣民主運動。


   歷史情境和真情是最感人心弦的所在。美麗島事件能夠扣人心寰,就在於台灣民主人士憑著一股追求民主、熱愛台灣的熱誠,無懼於國民黨的恐嚇與威脅,以微小力量,義無反顧勇往直前。「台灣之音」能夠獲得同鄉的支持與共鳴,是因其不懼國民黨的權勢與阻撓,也不惜被列入黑名單,仍然勇敢挺身而出,傳遞國內動態與民主人士的遭遇。這些事蹟雖然已成往日歷史,但那份追求民主的熱望、維護美好台灣的理想,勢必銘刻在台灣歷史上,永遠令人懷念。


   美麗島事件已是30年前的往事,今日將「台灣之音」重新整理出版,除了回想當年台灣人充滿理想、鬥志與勇氣之外,其實也希望藉此出版的機會,讓我們回顧過去民主之路的艱辛,瞭解國民黨威權統治的恐怖,而體會出能有今日的民主成果實在得來不易。30年瞬間已逝,人物雖然依舊,但時局卻變化多端,有些人物已淡出政壇,漸漸隱退;有些仍然活躍於政治舞台,但主客易位,想法已異。這些變化也許只能留給歷史做最後的論斷,「台灣之音」適時出版反而更見珍貴,留下昔日關鍵時刻的見證以及今日的反思。


   最後,能夠順利和出版《見證關鍵時刻•高雄事件-「台灣之音」錄音記錄選輯》,應該感謝張富雄、楊宜宜夫婦的用心與苦心,以及許許多多國內民主人士和海外台灣人的努力與奉獻。吳成三夫婦的保管、民主基金會的贊助、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同仁及其團隊的整理和校正,才使得這30年前的紀錄重新再現,成為台灣人共有的文化資產。





 

推薦給好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