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給好友

首頁 > 台灣長者回憶錄 > 朱昭陽回憶錄


提前入學

我們讀書的那個年代,在日本殖民政策教育的歧視下,台灣人公學校畢業後要想升學,只能投考國語學校(今台北女子師範學院)和台北醫學校,這兩所號稱當時台灣最高的學府,不同於日本國內的學制,事實上只是中等學校的程度而已。


台北醫學校目的在培養醫生,修業五年後也只具備有限度的醫師開業資格。而國語學校則分為國語部和師範部,國語部的教育目標是以養成低級職員為目的,課程以日語為主,再配合中學及職校低年級的課程,程度不及現在的國中。師範部則在培養國民學校的老師,但比日本人所讀的師範部畢業後擔任甲種敦諭的資格來得低,只是擔任乙種教諭做訓導,;並無正式老師的資格,僅為代用教員而已。而為抑制台灣人的發展,日本政府又規定公學校畢業生須年滿十五歲才有入學資格。我畢業時未滿十四歲,不能報考,只好進入公學校的實業科(程度不及高等小學)虛度一年,可是還是差三個月的時間才能達到法定的報考年齡,在急欲升學的情況下,於報考時私改出生日期,把六月改為三月,以求符合規定。此時正值日本要進入大正民主時代,政府的政策雖然冷酷,但很多學校老師受到自由思想的薰陶,不一定遵照政府的規定辦事,有時政府靠右,他們反而向左,何況學校當局也歡迎年輕學生入學,認為比較容易教育。所以在我通過國語(日語)、算術兩科的入學考試,就放眼讓我進入國語學校。入學後我才發現同學中我還不是最年輕的,我的好友曾人模還比我小一歲,原來他也是更改戶籍資料,主動讓自己提前一年誕生。


國語學校當時修業四年,每年招收學生計國語部一班,師範部四班,每班各四十名,共計二百名。國語部每個月的學雜費包括吃住是四元五角,每學期一次繳清,是很便宜;而師範部則完全免費。因為師範部免費,畢業後又有工作,所以很多人都讀師範部。我大哥公學校畢業後考入國語學校,也是讀師範部,但他大概認為當國小老師沒什麼「出頭」,叫我去讀國語部,這就是我選讀國語部的由來,也因此決定了我的一生。

 

 

推薦給好友